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】国庆中秋“双节”期间,中原高速所辖路段迎来出行高峰。
面对激增车流,中原高速通过全员在岗值守、“定点+流动” 结合巡查、构建“20分钟应急救援圈” 与“四级”清障资源配置体系、跨区域联动缩短事故处置时间、提供免费供水及应急设备等暖心服务,不仅实现道路通行顺畅,更将重点路段拥堵距离大幅缩短,相关保通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《典型案例集》向全国推广,以“中原方案”为返乡探亲、出游司乘筑牢安全民生通途。
"定点+流动"结合模式巡查
筑牢保通防线
国庆假期首日,中原高速航空港分公司所辖路段迎来出行高峰,总车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超两成。
据统计,9月30日0时至24时,航空港分公司所辖各出入口总流量达31.38万辆,同比增长21.02%。其中,商登高速出入口增幅高达35.46%,机场高速、郑州南出入口流量也分别实现15.60%、19.41%的同比增长。
为有效应对大流量挑战,中原高速航空港分公司提前部署,筑牢保通防线。182名收费人员全员在岗,另有51人备班随时待命,仅机场高速就预留23名备班人员应对突发状况。各收费站优化工位布防,外勤人员采用"定点+流动"结合模式巡查,同时通过合理渠化车道、分车型分道行驶,避免车辆拥堵。外勤人员还主动引导车流,防止小型货车、八九座客车误入小型客车专用通道导致漏费。
今年国庆中秋“双节”,中原高速航空港分公司还开展"畅行中原、乐享高速"活动,在各收费站免费提供瓶装水。郑州南收费站更凭借20项便民服务项目收获好评,司乘人员不仅能查询“充电服务地图”,还能免费使用“汽车充气泵、应急启动电源”等设备。
"本以为节日上高速会堵很久,没想到收费站引导特别及时,还领到了免费矿泉水,太贴心了!"来自洛阳的货车司机王先生说。在郑州南收费站,值班外勤巡查时发现一辆小轿车因电瓶亏电无法启动,立即用应急启动电源帮忙,仅用5分钟就解决了问题。
责任到人、重点布防
形成“20分钟应急救援圈”
京港澳高速与郑州机场高速交汇处,曾经也是节假日容易发生拥堵的地方之一。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今年初,中原高速成立课题小组,对3年来的车流数据进行梳理,并研究制定保通预案。
“两条高速都是中原‘大动脉’,交汇合并到京港澳高速后,高峰期每天车流量达23万辆。”中原高速郑漯分公司路产管理部负责人林春说,只要有车发生一点小剐蹭,就会在短时间造成大面积拥堵。
这次国庆中秋“双节”,中原高速创新实施“9+9”路段分级机制,将京港澳高速双鹤湖段及许昌段、机场高速机场段等9个路段作为一级保通路段,实行“责任到人、重点布防”。其中,针对京港澳高速与郑州机场高速交汇处保通工作,中原高速统筹郑漯分公司、航空港分公司形成合力,前置14辆路产巡逻和清障救援车,形成“20分钟应急救援圈”。
“我们还构建起‘信息共通、行动同步’的跨区域联动机制,与周边兄弟单位实时共享路况信息,同时推动轻微事故路、养、警三方互认模式,事故处理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,压缩至10分钟内到场、5分钟内处置完毕,全力提升路段通行效率。”中原高速郑漯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齐军峰说。
从“被动”到“主动”,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一路多方”,该路段最长拥堵距离从去年的11公里,缩短至如今不到2公里。凭借一系列创新实践,京港澳高速K690保通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《典型案例集》,成为河南唯一案例向全国推广,为全国高速公路保通提供了“中原方案”。
就近响应、快速处置
构建“四级”清障资源配置体系
为提升事故处置效率,避免道路拥堵,中原高速按“宁可备而不用,不可用时无备”原则,构建“四级”清障资源配置体系:一级为“前置清障车”,设于“三口两端一点”等重点保通现场或就近主线路段、收费站,第一时间投用;二级为“常备清障车”,固定驻守公司所辖各路段收费站或清障机构停车场,随时待命;三级为“后备清障车”,为可供调用的其他救援机构的清障车辆,在极端情况下作为应急补充;四级为“巡游式救援车”,沿易拥堵路段动态巡逻,实现“就近响应、快速处置”。
同时,中原高速联合高速交警等单位进一步升级“事故快拍快处机制”、“快速清障机制”,对事故车辆及时提供救援,严格落实“路内事故、路外处理”,最大限度缩短事故处置时间,避免长时间、大面积拥堵。
“我们所辖路段以环郑州高速公路为主,车流密度远高于河南其他高速路段。”中原高速有关负责人表示,为高效应对假期大流量挑战,公司聚焦重点时段、重要路段优先调配清障、巡逻等资源,形成“重点突出、协同联动”保通格局,全力为返乡探亲、出游的司乘人员打造安全、顺畅的出行环境。
责编:陈玉尧 | 审核:裴熔熔 | 监审:古筝
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